反曲弓當勾弦三指的末端關節小于 90 度時,才能將弓弦牢牢地勾住。在撒放時三指有一個伸指過程,其過程主要不是取決于伸指肌的收縮,而是取決于屈指肌的退讓。退讓得越快,弦在手指上滑動的時間越短,其效果就越好,動作就越顯得干凈利索。但手指的動作伸得再快,也趕不上弓弦回彈的速度,所以不等三指伸直,大約在 105~120 度時弦已離開了三指。
勾弦手的運動路線是由拉弓臂運動路線所決定的,拉弓臂的運動路線又取決于用力的部位。拉弓臂的向后運動是通過背部肌群的收縮來實現的。射箭世界冠軍美國運動員佩斯說:“只要有利于背部緊張這一點,撒放后手會自然沿直線飛到脖子后面。”他還說:“我是用背肌的力量進行撒放的。”由此可見,用哪一部分的力量進行撒放是需要特別注意和十分明確的問題。正確的撒放動作的原動力應在后背肌群,特別是菱形肌和斜方肌中部。掌握了這一條,就抓住了撒放的根本,就能避免“松撒”等錯誤動作的出現,也才能保證弓弦沿射箭面將箭射出。
拉弓臂向后運動的形式是以肩關節為軸進行的。在繼續用力過程中,其運動方向是向箭的延伸線靠攏,使前臂縱軸接近或進入這條線。撒放時,拉弓臂沿繼續用力的方向向后運動,使肘關節通過這條線達到預定的位置。
撒放時還有一點應引起重視,就是人體略前移,做適度的補償是有益的。具體動作是在撒放的同時身體重心前移,做適度的補償,這不僅能避免后仰的錯誤動作,而且回加強直線用力,加強后背肌群的用力。這個動作要和整個撒放動作協調進行,從動作來講不能大,從時間來講要和撒放同步進行。
持弓臂在撒放與發射過程中的作用是保持前撐的方向不受干擾。瞄準時,持弓臂處于開弓靜力負荷的作用下,撒放過程結束,這一靜力負荷即刻消失,進入發射過程。在發射過程中,持弓臂與弓、弓與箭都處在相接觸中,這時持弓臂只能沿射擊面的方向運動,任何上挑、下壓、左右擺動的動作都是錯誤的,因為它改變了持弓臂的用力方向。
持弓臂的穩定性在射箭技術中占很重要的地位,如果穩定性不好,很難射出高水平,所以在初學時一定打好這一基礎。